如何对孩子设置合理期待:有效的家长指南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很多中国式父母对孩子给予期望的一种方式。父母对孩子寄予一定的期望,是对孩子的一种关爱,一种鼓励,可以为孩子提供归属感、形成积极引导、提高内驱力、增强自我肯定。那么,在现实的中国社会,父母的期待是否真的发挥了如此积极的效果呢?
一、不合理期待的危害
理想的错误“嫁接”
这是一个关于三代人的故事。小英的姥姥因时代背景错失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把上大学的梦想寄托在小英妈妈身上。尽管小英妈妈成绩优秀,但在高考前因压力过大而心态崩溃,未能考上大学。怀孕时,她又遭遇丈夫出轨,婚姻失败,受到极大的心理打击。自我要求极高的小英妈妈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因此在小英出生后,姥姥和妈妈将所有改变命运的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小英自幼承受着两代人的期望,学习压力巨大,再加上校园负性事件的影响,她刚上高中便精神崩溃,出现幻觉。
上述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少见。许多父母可能会这样想:“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更加出色,成为更好的人,这有什么问题吗?”然而,这些父母的期望可能并非源自对孩子本身的希望,而更多是受到控制欲、竞争心态、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完美主义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当父母的期望是基于自身的需求时,这不仅会导致他们的情绪随着孩子的成功或失败而起伏不定,而且这些期望也会脱离孩子的实际情况,转而根据父母的理想来塑造,最终可能导致孩子压抑、内疚和产生反抗情绪。
测一测,您孩子是否有以下表现:
对别人评价敏感,略有微词,便情绪低落。
常有过度担忧、情绪起伏不定等“神经质”表现。
不像同龄孩子那样的尽兴地说笑和玩耍,很压抑。常抱怨在父母那得不到尊重。
自暴自弃,消极自卑。
二、如何科学树立对孩子的期待
树立对孩子合理的期待是科学教育的关键,它不仅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和内在动力。要实现这一点,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心理承受力以及个人兴趣和爱好,来设定合适的期望值。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家长才能真正地支持孩子走向成功和幸福的人生道路。
以下是一份实用的家长指南,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
01合理期待的设定步骤
(1)拓宽期望范围:认识到孩子天赋的多方面,不局限于学业成绩。
(2)期望与能力相匹配:期望应与孩子实际能力、志向和爱好相一致。
(3)尊重孩子的愿望:尊重孩子愿望和期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4)适度表达期望:以适度方式表达期望,以激发孩子积极性和动力。
(5)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关注孩子心理压力,确保期望不会成为负担。
(6)适时调整期望:根据孩子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期望,以适应他们的成长和变化。
(7)学会鼓励孩子:使用积极的鼓励来支持孩子,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02判断现有期待是否合理
(1)来源追溯法:反思自己的期望是否真正基于孩子的现实情况,还是仅仅源自个人的美好愿望。思考这些期望是否真正符合孩子的需求和能力。
(2)反馈分析法:观察孩子在父母的期望下的表现变化。如果孩子的表现在提升,且显得积极乐观,说明期望可能是合理的。反之,如果孩子显得焦虑或退缩,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期望是否过高或不切实际。
(3)集思广益法: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和专业人士咨询,获取他们的看法,确保自己的期望是合理和现实的。
(4)直接谈话法: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与孩子进行心-to-心的对话,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讨论教育方式和期望,明确双方的期望和存在的问题,以消除误解和隔阂。
03家长心理调适与教育策略
(1)分析自身心理:当期望落空时,家长应首先分析自己的心理反应,理解负面情绪的来源,避免情绪失控。
(2)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念:认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而非父母的私有财产,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
(3)设定边界和明确责任:与孩子共同设定生活和学习上的边界,明确各自责任和期望,培养孩子责任感。
(4)淡化期望情结:避免对孩子抱有过高或不切实际期望,学会接受孩子不完美,降低期望值以减少压力。
(5)使用正面教育手段:采用积极鼓励和正面反馈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促进其自我价值感的发展。
(6)鼓励孩子发现自我价值: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鼓励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激情和才能,从而建立自我认同和自尊。
(7)家长寻找个人生活目标:家长应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追求,找到个人生活意义和目标,这不仅有助于个人心理健康,也能为孩子树立榜样。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心理医院) 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