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体会
六病区—关晓濛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引领着当代护理发展的方向… 。我科于2014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
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1.我科从改善服务态度做起。尊重患者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精神病患者虽然不同于正常人,但他们也有常人的认知和需求,病房里的每个护士都在努力的营造“ 以关心患者 、尊重患者 、 以患者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对人院患者我们每一位护士都是热情接待,并引导患者到床旁。为患者及家属详细的介绍病区制度、作息及探视时间,并为家属发放精神科知识小卡片等,使患者能很快的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让患者家属放下心把病人交给我们。而对于那些否认有病而拒绝住院的患者,我们尽可能的疏导患者,使其自觉接受治疗。尽量减少强制行,因为这样有利于消除患者的负性心理。
2.强化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由于我们是男病房,很多病人在入院时蓬头垢面身体都散发着异味,几天甚至几个月没洗漱的,个人卫生特别差。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的护士们都会为病人在入院当天洗澡。有时候洗完后家属都很惊讶,很是感激。还有一些卧床的重患者,我们也会做到喂水、喂药、喂饭,保证其身体所需的能量供给,协助其大小便。
3.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明确职责。我科将护士分为两组,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每位患者都有一位责任护士,责任护士都必须熟知管床病人“十知道”,做到心中有数。对基础护理有困难的患者,责任护士和护士一起承担,保证了本组患者基础护理到位、治疗护理安全,把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对患者的治疗与康 复以及健康教育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以患者为
中心的全程护理。
4.亲情称谓。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的和一些长期住院的患者,我们还会以昵称、尊称、或职务称呼。而病人也会对我们护士有一些昵称,比如“冬哥,彬哥,周指导”这样能很好地与患者沟通,也能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增强了患者接受治疗疾病的信心。
5.合理安排房间。为了便于观察和管理患者,将新患者统一安置在观察室,离护士办公室最近。自杀企图患者定位管理。对恢复期患者,根据其病情及要求 ,并结合其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的相似程度给予合理安排,这样既尊重了患者的意愿,又减少了患者之间的摩擦,也使家属满意。
6.开展健康教育。这是拉近护患距离的桥梁。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给予不同的健康教育,如人院初期以督促劝导患者接受治疗护理、生活自理为重 点,康复期以宣讲病因、药物治疗作用 、主动配合治疗、提高疗效为重点。出院前以适应回归家庭、坚持服药、防复发、掌握自我调节技巧为重点。患者出院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院外自我护理及家庭护理,定期复查,使出院指导落实到实处。
7.构建良好的病区环境。自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我科在走廊粘贴警示标示,宣传栏。为患者准备了一些便民措施。为更好更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我区自2015年 l1月进行全面改建装修,在病房功能、布局设施配置、色彩选择等方面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六病区病房更整洁明
亮、舒适,为患者营造更和谐、温馨的住院环境。
二、优质护理服务的成效:
1.提高了患者对我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每一次的电话回访几乎都是满意很满意。和谐了护患关系。也收到了很多感谢信和锦旗。每当看到每一句肯定的表扬 、一页页中肯的感谢时,我们很开心,很值得。它让我们护士们感受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
2.提高了护士的风险评估能力,强化了安全意识护理。安全是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基石,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增强 了服务意识,促进了服务观念的转变,我们不再是被动地、单纯地执行医嘱和护 理操作,而是更系统、更全面、更主动地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我们的责任感也一步步增强,在工作中由“ 要我去做”的思想转变为“这是我的患者,我要去做”的主动服务观念 。
3.精神科护理中,由于患者的特殊性,我科采用一系列优质护理措施,既满足了患者的合理要求,尊重了患者的人格和权力,又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使传统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得到升华,不仅在患者心目中建立了良好职业形象,也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护理品牌。
201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