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不难
一个人的改变或许很容易,只需要把自己的思维和心态调整一下,或许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的变化,但是对于一个精神病患者来说,可能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要改变他们,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关心和呵护他们内心的变化,或许,你不能洞悉他内心的想法,但你一个关心的问候,一句贴心的话语,都能给患者带来不一样的内心体验。
康复科在蒋护士长的安排下,组织患者王某,每天参与医院病员服务部志愿者的活动,这个活动是康复治疗的一种形式,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或重建生活技能,防止患者与社会脱节,树立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
患者王某,因失恋后出现消极、自杀的行为,表现为凭空闻声,疑人害,行为异常十余年。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性格内向、少语。现在思维贫乏,情感反应平淡,意志减退。对生活失去信心,每天只是简单的看下书,了解下新闻,对自己出院后的生活没有什么打算。
在服务部龚老师的帮助下,王某从开始时候的机械式的应付“工作”,到后来当他发现我们是在帮助他改变自己的时候,他也积极的开始配合我们,并很快的融入到志愿者的活动中,每天热情的帮助病员分发物品,主动的参加病员服务部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很快的成长为一名志愿者。
自从王某参加了志愿者的活动,变化很快,精神状态也比以前要好,表达和交流能力都有所提升。看到王某的变化,我们都由衷的感到高兴,他从一个每天“无所事事”的人,改变成为一个对生活抱有向往,对生命的精彩的渴望。患者家属看到了王某的变化,也深深的向我们表示感谢。
这就是我们每天的工作,我们一句热情的话语,一个轻声的问候都在默默的改变患者,我们的工作不是简单的给患者发药、喂饭、督促患者洗漱之类的生活护理,还有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对患者的人文的关怀,使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说的对一个人性格的改变是多么的困难。但是,对于一个精神病患者来说,我们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患者疾病的状况,我们要尊重患者人格,了解患者的内心动态,从而帮助他们真正的改变,这样的改变也许并不难,只要我们工作中多一点点耐心、多一点点细心、多一点点关心、多一点点责任心。每件事情都多做那么一点点,改变就在不再困难。
康复科:张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