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感控信息专报(第2期)
来源:公共卫生科(院感办) 编辑:李鹤 发布时间:2024-01-12 浏览量:1613

    一、国内外新闻

    (一)日本地震灾区报告多种感染病例,包括诺如、新冠和流感病毒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能登半岛1月1日发生7.6级地震后,受一些避难所人员过于密集、安全用水难以保障等因素影响,地震灾区已报告多种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病例,病原体包括诺如、新冠和流感病毒

    日本厚生劳动大臣武见敬三9日在内阁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能登半岛地震灾区已报告约30例包括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在内的消化道感染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避难所。武见敬三呼吁避难所重视基本的灾后传染病防控,避难民众要尽量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尽可能地通风换气。

    根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日前公布的风险评估表,受避难所人员过于密集、因断水难以获得安全用水等影响,灾区面临一些疾病传播的高风险,包括感染性胃肠炎、急性腹泻等以水和食品为传播媒介的传染病,以及咽结膜热等。此外,据当地媒体报道,灾区避难所中出现多例新冠和流感病例。

    日本厚生劳动省已于5日派遣一支由该部门职员和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专家组成的小组赶赴灾区,指导震后各类传染病防控。

(摘自:极目新闻)

    (二)国家流感中心:继甲流后乙流患病比例明显升高!

    国家流感中心近日发布的最新一期《流感监测周报》显示,此前占据传播优势的甲流H3N2毒株比例大幅下降,但乙流毒株占比出现了大幅的上升,南方的乙型流感占比为26.4%,北方的监测数据则高达47.3%。

    1月7日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学科带头人钱莉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周来,我们医院门诊中乙流比例较之前明显升高了。”

    专家指出,冬春季节是流感的高峰期,特别要注意休息好,充足的睡眠跟良好的免疫力有着很大的关系。

(摘自:山东经济广播)

二、乙流占比“悄悄”上升 得了甲流还会中招乙流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日发布2023年第52周(20231225日—20231231日)流感监测周报。监测周报显示:近期乙型流感占比有上升趋势,北方连续9周上升,从第44周的4.2%上升至第52周的47.3%;南方连续6周上升,从第47周的11.6%上升至第52周的26.4%全国乙型流感占比连续6周上升。

乙流有哪些症状?乙流与甲流有哪些不同?得了甲流还会得乙流吗?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教授就此作答。

    乙流少见又“低调”吗

    许多市民以为乙流不多见,在曾玫看来,这是一种误解,“乙流并不低调,在疫情前一直是季节性流感的流行株。往年的流感季节,流感呈现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交替流行。”新冠期间,流感病毒基本没怎么暴发流行,去年上半年甲型H1N1优势流行,秋季先出现H3N2亚型优势流行,近期乙型流感开始再度活跃,占比持续上升。

    其实,乙流属于流感“大家族”中的一员。所谓流感,是由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4个亚型,目前引起流感季节性流行的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Yamagata系。

    乙流与甲流有何不同?

    曾玫告诉记者,流感症状都很相似。感染乙流病毒,与甲流病毒一样,感染后2天—4天会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畏寒、寒战、咳嗽、咽喉痛、流鼻涕、鼻塞,伴头痛、肌肉酸痛、萎靡不振等);一般骤然起病,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C40°C,发热一般持续3天—5天,流涕、鼻塞、乏力等症状则会持续数周。

    坊间一度认为“乙流症状比甲流轻一些”,专家对此澄清:从临床症状、重症比例来看,两者没有明显差别。乙流患者中学龄儿童相对多一些,因此学期结束后,乙流发病率或会回落。

    两种病毒没有交叉保护

    临床有病例患甲流痊愈不到一周又中招乙流,都是流感病毒,为何得了没有免疫力?曾玫对此解释: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没有交叉保护,因此相互不具备保护力。正值冬天流感高峰季,有的市民会自行检测、自行购买服药,针对这一行为,专家虽不提倡但认为就诊不便或者救急时也能对流感患者有帮助,前提是检测准确、用药精准。目前针对流感病毒的特效药主要是奥司他韦、玛巴洛莎韦。

    注射流感疫苗,对甲流、乙流均有保护力。一般来说,接种流感疫苗2周—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月—8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

    需要注意的是,引起暴发流行的流感病毒株一直在发生抗原漂移,每年流感病毒与前一年都会略有不同,人体在感染流感病毒或接种流感疫苗后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随时间衰减。因此,无论是自然感染还是接种疫苗并不代表一劳永逸,日常做好防护仍很重要。

    谈及流感预防,曾玫最后表示,市民还应日常加强防护,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平衡膳食、加强锻炼、保证睡眠,增强体质和机体免疫力。流感高发季节,居家需要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果出现呼吸道症状时,要做好防护,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家庭、学校内交叉感染。

(来源:人民网)

三、医院隔离技术相关知识

(一)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