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感控信息专报(第3期)
来源:公共卫生科(院感办) 编辑:李鹤 发布时间:2024-02-02 浏览量:1452

    一、国内外新闻

    (一)世卫警告X疾病比新冠致命20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西班牙《20分钟》日报网站122日报道,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在研究一种未知疾病引发严重大流行的可能性,目的是为任何疾病暴发做好医疗卫生应急系统的准备。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出席117日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时,就“X疾病”发出警告:一种“未知”的病理现象可能导致“比新冠大流行还要高20倍的死亡率”。

    “X疾病”是世卫组织在2018年采用的一个术语,指一种假设的、尚不为人所知的病原体导致严重国际大流行的可能性。因此,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一种现实可能性。

    根据该组织的说法,将这一概念纳入研究和发展优先疾病战略的目的是,确保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计划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便在面对尚不可知的流行病时仍然有效。(摘自:参考消息网)

    (二)中疾控:中国短期内以流感病毒为主 预计1月底左右回归流行间期水平

    中新网北京125日电(记者 马帅莎)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室主任彭质斌25日在北京表示,专家研判认为,中国在冬春季将继续呈现多种呼吸道疾病交替流行或共同流行态势,短期内会以流感病毒为主。目前,流感活动已经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学校陆续放假,预计在1月底左右会回归流行间期水平。

    国家卫健委当天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举行发布会。彭质斌在会上介绍了当前中国呼吸道疾病和新冠疫情形势。彭质斌指出,近期,全国新冠疫情总体水平处于较低水平,病例报告和哨点医院检测阳性率等监测数据出现了上升迹象,但增幅较小。本土JN.1变异株占比持续上升,临床表现基本是无症状和轻型,与目前EG.5变异株引起的疾病严重程度没有明显变化。预计春节假期前后,受到人群大规模流动、探亲访友、聚餐聚会活动增多等因素影响,新冠疫情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

    彭质斌称,监测数据显示,中国呼吸道疾病于202312月上旬达到峰值后,连续两周有所下降,12月底出现小幅回升,持续在高位波动,近一周开始回落。当前急性呼吸道疾病以流感为主,其他呼吸道疾病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乙型流感近期占比升高,导致流感疫情出现小幅波动。(摘自:中国新闻网)

    二、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关于麻风病,这些核心知识需了解

    央广网北京129日消息2023129日是第70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6届“中国麻风节”。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的呼吸道吸入和长期密切的皮肤接触传播。绝大多数人对麻风病具有免疫力,发病率低。但如果没能早期发现和治疗,病情逐渐发展后可以出现兔眼、歪嘴、爪形手、垂足、足底溃疡等畸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为此,中国疾控中心就如何预防、如何早期发现等核心问题进行科普,央广网梳理如下。

    问题1:麻风病是什么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周围神经、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睛等组织,通过皮肤密切接触或呼吸道飞沫传播。麻风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病患者。

    问题2:接触麻风病患者就会感染吗?

        95%以上的人对麻风杆菌有正常抵抗力,即使感染了麻风杆菌,发病的比例也很低。

    问题3:怎样预防麻风病?

密切接触活动性麻风病患者时戴口罩、接触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等可以减少患麻风病的危险。

    问题4:麻风病的危害有哪些?

如不能早期发现和治疗,病期长时皮肤多伴有感觉减退或丧失,病情逐渐发展后可以出现兔眼、歪嘴、爪形手、垂足、足底溃疡等畸残。

    问题5:麻风病能治愈吗?

    早诊早治可避免畸残,规范治疗可完全治愈。一般门诊治疗半年或1年即可完成疗程,效果良好。早期及时治疗可以避免各种麻风病残疾的发生。

    问题6:如何早期识别麻风病?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主要是皮肤上出现不痛不痒的浅色或红色斑片。

    问题7:怀疑麻风病,应该去哪里就诊?

    如果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应该主动去皮肤病防治院(所、站)等麻风病防治机构检查治疗,或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咨询。

    问题8:万一得了麻风病,治疗费用是多少?

        2004年,中央财政将麻风病防治纳入了公共卫生专项,各级政府也给予了稳定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国对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实行免费。为了鼓励发现麻风病患者,各级政府实行报病奖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此外,民政等部门也为麻风病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和生活救助等。(来源:央广网)

    三、医院隔离技术相关知识

    (一)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

 

疾病名称

潜伏期

隔离时间

接触者检疫期

及处理

一般

(平均)

最短~最长

甲型

30d

15d~45d

发病日起21d

检疫45d,每周查ALT,观察期间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乙型

60d~90d

28d~180d

急性期隔离至HBsAg阴转,恢复期不阴转者按病原携带者处理

检疫180d,乙肝接触者观察期间可注射乙肝疫苗及HBIG

 

丙型

60d

15d~180d

ALT恢复正常或血清HCV RNA阴转

 

丁型

——

——

至血清HDV RNA及HDV Ag阴转

 

戊型

40d

10d~75d

发病日起3周

检疫75d

麻疹

8d~12d

6d~21d

自发病日起至出疹后5d,伴呼吸道并发症者应延长到出诊后10d

易感者医学观察21d,接触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

水痘

14d~16d

10d~24d

隔离至皮疹完全结痂

医学观察24d

流行性腮腺炎

14d~21d

8d~30d

自发病日起至21d

一般不检疫,幼儿园及部队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0d

脊髓灰质炎

5d~14d

3d~35d

自发病日起消化道隔离40d,第1周同时呼吸道隔离

医学观察35d,观察期间可用减毒活疫苗快速预防免疫

流行性出血热

14d~21d

4d~60d

隔离至热退

不需检疫

狂犬病

4周~12周

4d~10年

病程中应隔离治疗

被可疑狂犬病或狼咬伤者医学观察并注射疫苗及免疫血清

伤寒

8d~14d

3d~60d

症状消失后5d起便培养2次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5d

医学观察60d

副伤寒甲、乙

6d~10d

2d~15d

 

医学观察15d

副伤寒病

1d~3d

2d~15d

 

医学观察15d

 

 

公卫(院感)科

20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