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外新闻
(一)云南丽江多名游客吃团餐后上吐下泻 为诺如病毒感染
针对部分游客吃团餐后出现疑似食物中毒现象,云南省丽江市卫生健康委今天(19日)发布调查结果通报:近日,有游客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到丽江市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均为轻症,经门诊对症处理,均已好转离院。经调查,患病原因为诺如病毒感染。
2月17日晚,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介绍,自己跟团到丽江旅游,前一天中午在拉市海景区一处跑马场吃了一顿团餐后,出现了上吐下泻疑似食物中毒的症状。17日凌晨4时许,自己到丽江市人民医院就诊时,急诊室里已有多人出现类似不适症状,且这些就诊患者来自多个旅游团。
据悉,针对冬春季节交替,流感、诺如、轮状病毒等呼吸道、肠道传染病易发多发,丽江市已成立防控工作专班,加大对辖区内餐饮、住宿、景区等公共场所全覆盖监督检查力度,督促落实食品安全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监测、消毒消杀等措施,阻断疫情扩散;加强医疗机构救治力量,努力保障游客和广大市民健康安全。(摘自:央广网)
(二)国家卫健委:成立国家脊灰病毒封存监管机构
央视新闻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等3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成立国家脊灰病毒封存监管机构的通知》。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统筹推动我国必需脊灰病毒设施的认证工作,包括具体负责监管机构工作规则制定,组织摸排并更新潜在的脊灰设施清单,组织有关专家成立评审组对脊灰设施进行认证,维持专家团队力量,按职责分工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沟通联络。
脊髓灰质炎由脊灰病毒引起,俗称小儿麻痹症。在脊灰疫苗问世前,曾经在全球引起大规模流行,严重影响到人类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2000年起,我国持续保持无脊灰状态,但仍面临周边有脊灰野病毒流行国家输入潜在风险。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介绍,我国仍需通过持续接种脊灰疫苗保持高水平的人群免疫屏障,科研、疾控、疫苗生产企业等相关机构在开展相关研究和疫苗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和保存脊灰病毒及其感染性材料。通过成立国家脊灰病毒封存监管机构,对保存有脊灰病毒的相关机构的设立和运行进行监管,可以有效地降低生物安全风险,保障相关疫苗的研发和使用,也是更好践行我国对世界消灭脊灰病毒行动的承诺。(来源:央视新闻)
二、强寒潮来袭,慢病患者严防风、寒、湿三邪共袭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韩金序)2月18日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橙色预警。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在2月20日至26日期间迎来一场强度较大的寒潮天气,并伴随着大范围雨雪、低温冰冻。河南省郑州市等多地中小学已宣布延迟开学、启动线上教学模式。
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徐向东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寒潮作为一种气温骤降并可能伴有强风、雨雪的极端天气,在中医理论中可视为一种“邪气”,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徐向东表示,当气温出现剧烈波动时,老年人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基础病患者身体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无法快速适应这种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新的健康问题。徐向东表示,在寒潮期间维持体温稳定很重要,尤其是户外活动时,不仅要防范温度骤降,更要警惕风寒效应。
风邪与寒邪相配合,尤其在湿度增加的情况下(如雨雪天),会对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加速体温流失,增加发病风险。在寒潮期间外出时,务必做好充足准备,如果衣物潮湿应及时更换,避免风邪、寒邪、湿邪三邪共袭。
徐向东建议,有基础病的人应对寒潮,可适当选用具有温补作用的食材,如生姜、红枣、桂圆等以增强抵抗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以考虑选择具有温中散寒、活血化瘀功效的温和调理方剂,但务必明确个人体质差异及病情特点,不可盲目照搬。
徐向东提醒,寒潮期间加强保暖是首要之务,尤其要注意头颈部、腹部和脚部的保暖,同时要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减少高盐高脂食物摄入,并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果蔬摄取,以维护心血管健康和血糖稳定。(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三、医院隔离技术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标准预防?
答:基于患者的体液(血液、组织液等)、分泌物(不包括汗液)、排泄物、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均可能含有病原体的原因,针对医院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注: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穿戴手套、隔离衣、口罩、帽子、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安全注射,以及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等。
(二)什么是空气传播?
答:由悬浮于空气中、能在空气中远距离传播(>1m),并长时间保持感染性的飞沫核(≤5 μm)导致的传播。
(三)什么是飞沫传播?
答:带有病原体的飞沫核(>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1m)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 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四)什么是接触传播?
答:病原体通过手、物体表面等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公卫(院感)科
2023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