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外新闻
(一)日媒:“食人细菌”在日本蔓延,感染后48小时即可致命
综合《东京新闻》、日本TBS新闻网站报道,近日,一种由罕见的“食人细菌”引起的疾病在日本蔓延。有数据显示,截至6月2日,日本今年报告的相关病例多达977例,刷新此前历史纪录。
这种“食人细菌”引发的疾病为重症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STSS),细菌从伤口进入后使感染部位坏死,进而患者出现多器官衰竭,感染后48小时即可致命,目前死亡率达10%~40%。
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医院教授介绍,“这一病株最初是在英国被发现的,现在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地都引发了剧毒型感染。”东京传染病对策中心专家则表示“最近的病例大多不是经由伤口感染,是通过飞沫传播,可能是从海外传来的毒性比原来高9倍的变异株“M1UK”。虽然致死率高,但及早就医仍然能够得到治疗。”(摘自:环球网)
(二)美国数十家奶牛场检出H5N1病毒,其中3例人感染病例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艾冰)3月下旬以来,美国已有9个州的数十家奶牛场被检测出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并确认3例与奶牛感染相关的人感染禽流感病例。
“此前从没有发生过甲型H5N1禽流感从牛向人传播的案例,H5N1病毒的传播可能对公共卫生和农业等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近期在奶牛中发现病毒,这表明其传播范围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所以现阶段应当引起重视,这一现象也引发了科学界的担忧。”6月12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珏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6月11日,《柳叶刀》发布的《我们其实一直都应担忧甲型H5N1禽流感》一文指出,“高致病性甲型禽流感H5N1自1996年被发现以来,已经感染了800余人,病死率超50%。美国近期报告的H5N1病例至少是一个紧迫而不受欢迎的提醒,警示着我们人畜共患流感的反复无常和我们对它持续的不以为意。”
“目前来看,该病毒主要是感染动物,其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较为罕见,但人感染后,一半以上是致命的,并且由于H5N1病毒在不断进化,一旦进化为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新的流感大流行开始。”刘珏强调。
“建议国内也要加强对H5N1的强监测,尤其对禽类、牲畜及高风险暴露人群的监测,以便及早发现疫情,及时处置应对;除此之外,还应加强进口食品、特别是乳制品的检疫。另一方面,还应提高公众对H5N1的认知,尤其避免接触野生鸟类和未经过检疫的家禽奶牛等。”刘珏提醒,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建议避免直接接触野生鸟类、病死禽类、病奶牛等,购买正规渠道的禽肉、蛋类、牛奶等产品。(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二、食人菌”疯传!手脚坏死,截肢保命,口罩防得住吗?
近期一旦发现发热、畏寒、腹泻、头痛、喉咙痛……千万不要大意!
也许不是感冒,而是感染上了“食人菌”!致死率30%+,飞沫可传播,这种可怕的病菌究竟是怎么回事?
因“食人菌”而起的急性综合征初期症状与感冒相近,包括咽喉疼痛、发烧等,而后病情迅速发展为血压下降,在数十小时内就可能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休克。据报道,日本有患者昏迷三周手术8次,最终截肢保命。
如此可怕的病菌如今正在肆意扩散,其病例患者正以史上最快的速度激增。截至6月2日,日本全国今年已累计报告因“食人菌”中毒休克综合征病例977例,约为去年同期的2.8倍。
一、会让手脚坏死的致命病菌
这是一种由A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严重综合征,又名“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致死率较高,常伴有手脚坏死,其致病菌在日本被称为“食人菌”。
许多病例起始于手脚的小伤口感染,一旦感染,病情发展极为迅速,细菌可渗入血液和肌肉等组织,偶尔会导致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为快速进行性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
二、“食人菌”如何传播?
1、传染源
感染A组链球菌的患者、隐性感染者、恢复期带菌者等。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感染者或其破损的皮肤传播,还可通过受污染的食物等传播。
3、易感人群
高危易感人群包括有基础疾病者、儿童、老年人、孕产妇等。
三、临床症状有哪些?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潜伏期短,起病急骤,通常发生在病毒感染、咽炎和局部软组织创伤后,大部分病例没有明确的原发感染病灶,常与软组织感染相关。
1、早期表现
在严重低血压发生前24~48小时,通常表现为发热、畏寒、腹泻、头痛、喉咙痛、肌痛、意识混乱和嗜睡等一般症状。
2、中晚期表现
在早期症状基础上,病情迅速进展,出现呼吸、心率增快、典型休克和多器官衰竭,严重病例即使给予治疗,仍会在住院后24~48小时死亡。
四、如何预防“食人菌”?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
2、注意人多密集的场所佩戴口罩;
3、谨防手脚的小伤口感染,故保持伤口清洁并及时处理,一旦手脚肿胀在极短时间内急剧恶化,应立即送医。(来源:央视财经)
三、医院隔离技术相关知识
(一)医用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答:1、检查口罩,区分上下内外,有鼻夹的一侧朝上,鼻夹明显的一侧朝外,将口罩罩住鼻、 口及下巴,系带式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挂耳式口罩将两侧系带直接挂于耳后;2、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3、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二)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答: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向外;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 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