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2013.05
2013年5月1日施行、2018年12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工作,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水平。
2015.04
2015年4月,国家六部委印发《关于开展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2015〕57号)。
2016.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促进心理健康。
2016.12
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中央综治办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这是我国首个针对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宏观指导性文件,提出加强职业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
2017.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2018.07
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41号)要求加强高校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
2018.11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等10部委联合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国卫疾控发〔2018〕44号)。
2019.06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提出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给出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具体方案。
2019.1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推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进一步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全面素质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等12部委联合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卫疾控发〔2019〕63号
2020.04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及增设试点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20〕336号)将武汉市增设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
九部门印发《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目的是“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全面综合司法保护,及时有效惩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2020.08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探索开展抑郁症、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20〕726号),将防治抑郁症、老年痴呆作为试点特色项目,按照方案要求做好组织实施。
2020.11
《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国发〔2020〕15号),要求“促进群众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传播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积极的理念和相关知识,引导形成和谐向上的家庭和社会氛围。”
2021.02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典型经验案例的通知》(国健推委办函〔2021〕3号)选出18个案例作为全国推介的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典型经验案例。这些案例各具特色、各有侧重,集中展现了各地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实践探索和工作成效,为扎实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提供了有益借鉴。
2021.03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等9部委联合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国卫办疾控函〔2021〕125号)要求强化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完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规范开展社会心理服务。
2021.0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办函〔2021〕41号)为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2021.07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1〕10号),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2021.09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通知》(国发〔2021〕16号)将“妇女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妇女焦虑障碍、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妇女健康素养水平。”作为妇女健康的主要目标。将“增强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作为儿童健康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