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懒惰”难改,父母求助心理医院
武汉市心理医院心理咨询门诊来了一对母子,小明是个今年十岁,上小学四年级的男孩。妈妈告诉咨询师孩子特别“懒”,每天早上上学前要花费半小时才肯从床上起来,然后又要花半小时才能洗漱出门。放学后,他总是先玩玩具、看电视,直到妈妈提醒要开始做作业了,他才会慢悠悠地去拿书本。即使坐在书桌前,他也总是分心,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看窗外的风景,就是不愿意专心做作业。小明学习成绩一直不佳,妈妈非常担心他的“懒惰”影响学业,所以每次不停催促孩子,时间长了还会对孩子发火。爸爸因此事忍不住多次打骂孩子,但仍无济于事,父母非常苦恼。
解开拖延背后真相:懒惰只是表象
孩子拖延真的是因为“懒”吗?其实未必。虽然懒惰可能是一个因素,但拖延的原因往往更加复杂,可能与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有关。许多人误认为孩子拖延是因为懒惰,然而,一味催促孩子快点行动并不会奏效。我们需要找到拖延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以下总结了拖延的六大内在原因,希望能帮助家长理解并应对孩子的拖延问题。
第一个原因:害怕失败
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他小时候,如果父母曾因他的失败经历对他施加严厉惩罚,这种惩罚也许会在他心里留下深刻阴影。这些失败的经历会形成一个重要的心理印记,即挫败感,并且可能导致“习得性无助”的心理。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心理状态,指的是个体在面对挑战时感到无法改变或控制局面的心态。这种心态可能源自过去失败经历,使人害怕再次失败,因此不采取行动成为最安全选择。
第二个原因:害怕成功
很多人受不起太多成功,比如当收到朋友比较贵重礼物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是不是有点不好意思?是不是很想还给他一份同等价值的礼物你才会感到心安。如果你有这样的心理,叫配得感不足,是由于一个人自我价值感不足所导致。当一个人自我价值感不足时,成功反而会给他带来压力和不安。这种压力来自于他们内心深处的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不值得拥有成功和好的事物,所以在面对成功时,反而感到不自在和惶恐。为了避免这种压力,他们可能会选择逃避行动,因为不行动意味着不会面临成功所带来的内在冲突和心理负担。
第三个原因:反对权威
一个人的心理成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寄生期,第二个阶段是依赖期,第三个阶段是叛逆期,第四个阶段是成熟期。通常,叛逆期是从12岁到20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孩子希望证明自己不再是小孩,而是一个可以自主决定的成人。为了证明自己,他们常常与父母对着干,父母让他们往东,他们就偏要往西;父母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偏要反其道而行。如果一个人在这个阶段卡住了,没有继续成长,那么他一辈子都将活在叛逆期,会为了反对而反对。他们看到权威就反对权威,看到主流就反对主流,目的是为了突出自己的个性,这是拖延第三个原因。
第四个原因:依恋关系无法分离世间有很多种爱,大多数是以结合为目标,父母对孩子的亲子之爱是唯一指向分离的爱。有些孩子无法脱离父母的庇护,就如同小草在高大的树荫下无法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有人会问,当一个孩子可以依赖父母时,为何还需要独立成长?许多父母过度照顾孩子,就像一棵高大的树,永远遮挡着孩子的成长之路。因此,过度溺爱导致孩子心智不成熟,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这种拖延是父母错误教育的结果。
第五个原因:追求完美
完美主义者凡事都力求完美,在不具备把事情做到完美的条件之前,宁可选择不做。这种“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的心态是完美主义的口头禅和精神支柱。完美主义者往往表现出心智不成熟的特点,他们的思维方式停留在幼儿时期的非好即坏、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模式,无法接受灰色地带的存在。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很难容忍任何瑕疵和不完美,导致在面对任务时产生极大的压力和焦虑,甚至可能因为害怕失败而陷入拖延和无所作为的状态。
第六个原因:内耗严重
有些人整天无精打采,这是内耗导致的。内耗是一种消耗内在能量的状态,就像一辆车需要油一样,如果一个人内在能量缺乏或耗尽,就会像一辆没有油的车,无论怎么踩油门都无法前进。内耗不仅让人感觉疲惫、困倦,还会影响情绪和思维能力,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甚至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对于一些人来说,内耗可能是潜在的,他们可能并不意识到自己内心的疲惫,只感觉到身体的疲劳和情绪的低落。然而,长期的内耗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和调整,可能会演变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和抑郁症等。
以上是拖延的六大内在原因。当孩子拖延时,家长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采取适当措施帮助他们克服这个问题。例如:可以与孩子一起设立明确的目标和计划,鼓励他们分解任务、逐步完成。同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我效能感。另外,家长还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心理医院) 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