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杂记(三)
来源: 编辑: 发布时间:2017-03-08 浏览量:21252

如花,似火
——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杂记(三)



  小强3岁半,是一个十分招人喜欢的小男孩。白嫩的皮肤,弯弯的眉毛下嵌着一双圆圆的大眼睛。可就是这么一个漂亮、可爱的小男孩,至今他还不会说简单的句子,只会喊简单的“爸爸、妈妈或奶奶”;圆圆的大眼睛从不与人对视;别人喊他的名字没有任何反应;喜欢踮着脚跑,一边跑小脑袋还一边晃动着;不能听指令、喜欢数字,如果有喜欢的儿歌会放在耳边反复听;更多的时候则是安静地坐在那里,自己玩自己的;在运动方面,做什么都是小心翼翼的、慢慢的,显得比较笨拙。
  小强自出生起,由奶奶和外婆轮流抚养。外婆承担了主要抚养责任。外公外婆对其十分溺爱,他们几乎不带孩子出去玩耍。即使带出去也是将孩子包裹得紧紧的,孩子几乎没有空隙能够放开手脚去玩。在出生8个月的时候,小强仍不会爬,外公外婆没有在意;到1岁左右,外公外婆仍然没有放手让他自己走过路;1岁半的时候,小强仍然不会说话,外公外婆只是觉得这个孩子可能说话晚,等他大了自然就会说了……一直到小强3岁上了幼儿园,老师向奶奶反映其在幼儿园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上课时不听讲,自己玩自己的,难以听老师的指令,这时家人才着急起来。在我们儿童康复部做了详细的评估以后,确诊小强为孤独症。
  在医生的建议下,小强进入了康复部。训练老师根据小强的情况,非常细心地拟定了训练计划。在个别训练中,老师反反复复地扶着小强的脸,让他看着老师的眼睛,不停地教孩子念“a—o—e”;耐心地教小强学会听从指令,锻炼小强的手指肌肉;在家长训练课中,详细地指导奶奶如何在家里训练孩子,包括小强任性、不愿训练的时候该怎么办;在语言团体、社交团体训练课中,训练老师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督促小强完成训练内容;在感统训练中,训练老师根据小强的身体、智力、心理发育状况制定了感统训练目标。比如说,走平衡木10次、爬行10次……小强想偷懒,训练老师就督促在一旁,一定要他完成训练内容才能让他下课。
  在训练以外的时间里,所有的康复训练师们也会和孩子沟通,给孩子以鼓励;与其家人交谈,了解他们内心的焦急、担忧并给予了心理压力的疏导。告诉他们,孤独症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一言一行都要加以训练,并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力坚持下去。而在这其间,康复部的心理医生也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现在小强参加康复训练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奶奶看到了小强的进步:现在的小强不像刚来的时候那样做什么慢慢的、小心翼翼的了,相反能够很快地爬上沙发,甚至翻跟头;能够听从指令指鼻子、耳朵、嘴巴了;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含糊的声音发出“老—师—好”……
  我想,小强现在还小,等他长大了他肯定不会记得在他如花一般的生命阶段里,康复训练师们曾经为他付出了什么。但我知道,在他内心深处,一定会有那么一个小小的角落,深深地烙印着康复训练师们辛勤的努力,似火一般的热情,照耀着他们人生的道路,伴随着他们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康复部  刘慧兰
          儿童康复咨询电话:027-59372339    
          心心语热线儿童康复部专线:每周二晚6:00-9:00  027-85844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