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画,似靥
——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杂记(四)
勤勤是目前儿康部里参加康复训练的所有孩子中的唯一的一个女孩。现在3岁5个月,还只会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想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欲望,但由于在游戏过程中不能听从指令,不讲规则,因此别人大多不愿意跟她玩;她性格倔强,在农村“放养”的她常常有一些攻击行为,如果喜欢别人手里的玩具就直接抢过来,大人予以阻止的话就会跟大人哭闹不休。
勤勤的父母都是当地的农民。母亲常年在外打工,父亲也因为工作很少回家,勤勤出生后一直由奶奶抚养长大。奶奶反映勤勤1岁3个月时会走路,开始走路时踮着脚走,慢慢有所好转;到了3岁仍只会喊“爸爸妈妈、奶奶爷爷”以及很简单的字词,进入幼儿园后不能像别的小朋友一样与他人友好相处,不能遵守规则,也不能听从老师的指令,因此无法继续上幼儿园。得知儿康部成立、开始接收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之后,奶奶和爸爸将勤勤送了进来。
负责训练的老师针对勤勤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勤勤基本上不会正确发声,训练老师就一点一点地教她发音;在语言团体训练课里,老师鼓励勤勤去说,鼓励她看着老师的眼睛来讲话,鼓励她跟其他的小朋友沟通;上社交团体课,老师教给她如何去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习如何遵守规则;在感统训练课里,老师一步一步地反复教她如何做,不会的内容一点一点地给她做示范,现在的她能够跟着老师的节奏,较好地完成感统训练课的内容了。
对于勤勤来说,学习如何遵守规则是最重要的。对此,训练老师也伤透了脑筋。比如说,在团体课里她不愿意参加的内容或者是不会的内容她就先用哭泣、发脾气来抗拒训练。这时,陪伴她训练的奶奶往往会妥协;训练老师让奶奶离开,然后鼓励她,给她做示范,尽量让她完成训练内容,久而久之她就知道这是她必须完成的,即使哭闹也没有用;在课后的时间里,与其他小朋友共处的时候,看到其他的小朋友手里有好玩的玩具就直接去抢,别人不给她就去打或者去抓别人。奶奶看在眼里,虽然喝止但阻止不了她的行为。训练老师了解情况之后,当她再次发生此行为时,及时地阻止了她的这种行为。当她为此大发脾气、大哭大闹时,训练老师及时阻止了奶奶企图去呵哄,只让她一个人在那里待一会儿。等她安静了之后告诉她这些行为是不可以做的,并且在以后的训练课程中也会反复提到这一点。慢慢地,勤勤的这种攻击行为比以前有了明显的减少。
一个月过去了,勤勤的主动性语言明显增强,来了之后主动喊“阿姨、奶奶”;大部分的时间能够跟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无论是语言团体课还是社交团体课她都很积极地去参加。我们看到一直陪伴着她的奶奶紧锁的眉头逐渐地舒展开来。
一个普通3岁多的小女孩,应该生活在父母亲的呵护之下;她的生活,应该是一张白纸,在父母的关爱照顾下,由她自己绘出美丽的画卷。我想,勤勤在这里通过老师十足耐心加细心地训练、家人的督促辅导、再加上她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在她人生的画卷上展开纯洁的笑靥。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康复部 刘慧兰
儿童康复咨询电话:027-59372339
心心语热线儿童康复部专线:每周二晚6:00-9:00 027-85844666